做好夏日防蚊,預防登革熱
來源:岑溪疾控中心、好醫生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作者:時間:2020-09-10夏天,是蚊蟲叮咬的好季節。而蚊蟲叮咬,是蟲媒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渠道。蟲媒傳染病之一 ——登革熱
什么是登革熱?
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,經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以發熱、皮疹和全身疼痛為主要癥狀的急性傳染病,通常在夏秋季節高發。
伊蚊
伊蚊,是一種蚊科庫蚊亞科伊蚊屬昆蟲,伊蚊屬蚊蟲通稱伊蚊。分布于全世界,是蚊科中最大一屬,近1000種,中國有100余種。
中國伊蚊中比較重要的有覆蚊亞屬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。已證明為登革熱媒介的蚊類包括:埃及伊蚊、白紋伊蚊、赫布里底伊蚊、波里尼西亞伊蚊、盾紋伊蚊和中斑伊蚊。
伊蚊是一種中小型黑色蚊種,有銀白色斑紋。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縱紋,從前端向后伸達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。后跗1-4節有基白環,末節全白。腹部背面2-6節有基白帶。
傳播途徑
01 病毒在伊蚊體內大量繁殖。
02 伊蚊叮咬健康人。
03 人感染病毒后,一般3至14天發病,通常5至8天。
臨床表現
突發高熱:一兩天內體溫可升高至39℃~40℃,體溫常持續一周不退。
體痛:感到頭痛、眼眶痛、肌肉關節和骨骼痛,整個人覺得很疲乏。
發紅:臉部、頸部、胸部及四肢皮膚發紅,貌似“酒醉狀”,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、淺表淋巴結腫大、牙齦等無端出血等。
皮疹:以麻疹樣和出血性皮疹為主,不高出皮膚。 其他:疲勞乏力以及惡心、嘔吐等。
特別提醒
因登革熱的發病癥狀與感冒、流感等比較相似,因此你如果懷疑自己被蚊子叮咬,或者有南美、非洲、東南亞地區的外出旅游史,應及時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就醫。
在高熱不退時,記得不要用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退燒藥,應以物理方法降溫為主,但對于出血癥狀明顯的病人,要避免用酒精擦浴。
知多少
問:登革熱有疫苗來預防嗎?或者有特效藥治療嗎?
答:目前沒有效疫苗可以預防,也沒有登革熱特效治療法,只能對癥治療。所以我們要做到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,避免疾病加重。
問:登革熱可以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嗎?
答:不能。是通過蚊子間接傳播。
問:人群對登革熱普遍易感,但感染后是否全部人都會發病呢?
答:部分人會發病。
問:是否退熱后就沒事了?
答:退熱后仍存在病情惡化的風險,一旦出現腹部劇痛、持續嘔吐、皮膚紅色斑點、口鼻出血、嘔血便血、嗜睡易怒、皮膚濕冷、呼吸困難等癥狀時,提示需要緊急護理,應立即返回到門診或急診。
易感人群
全人群普遍易感
人們在感染后會獲得對同型病毒較為持久的免疫力(一般為1~4年),但對異型病毒僅能獲得數月的短暫免疫力。
高危人群
1、二次感染患者 2、伴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肝硬化等基礎疾病者 3、老人或嬰幼兒 4、肥胖或嚴重營養不良者 5、孕婦
預防措施
1、防蚊
(1)清除垃圾,消除衛生死角。
(2)翻盆倒罐,清除或翻轉倒置庭院中廢棄的容器、瓶子、罐子,飲用水容器加蓋封口。
(3)填塞外環境中的竹筒、樹洞,防止積水,廢棄輪胎放在避雨的場所或者遮蓋防積水。
(4)登革熱疫區人群要做好個人防護,盡量穿長 袖衣褲,減少暴露,避免蚊蟲叮咬。
(5)使用蚊蟲驅避劑,按照說明書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膚的外露部位,或直接在衣服上噴灑。
(6)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動的高峰時段外出,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時注意個人防護,避免在樹蔭、草叢、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。
(7)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帳、安裝紗門紗窗等物理措施防蚊。特別是嬰兒床和嬰兒車。
2、滅蚊
在家中使用殺蟲劑滅蚊時,要按照產品的說明進行操作,避免兒童接觸。
防蚊滅蚊,不僅可以預防登革熱,還可以減少感染瘧疾、流行性乙型腦炎、絲蟲病等80多種傳染病的危險。
要記得防蚊、滅蚊哦!
?
編輯:劉長琳
(注:圖文來源于網絡,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,我們及時予以致歉/刪除。)